网站首页 品牌介绍 咨询范畴 咨询团队 门店环境 咨询流程 咨询案例 心理知识 乘车路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知识 > 亲子教育 >

你眼中的“小大人”,是不幸家庭的残次品

       常听见周围的父母夸赞这样的“小大人”:
       •二叔家那娃,还不如灶台高,就变着花样给爸妈做饭,只为他们能在家多陪陪自己。
       •邻居小王肩负父亲“光宗耀祖”的家族使命,从小被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有的想尽办法逗妈妈开心,至今也不明白,妈妈为何一天到晚哭丧着脸。
       •有的主动辍学,只为帮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弟弟,因为实在受不了父母为了钱唉声叹气、怨声载道。
       •有的则不停“生病”“逃课”,因为只有这样,爸爸妈妈为了“照顾”自己才不会吵架、不会离婚。
       这看似是“父母的幸福”,实则是一种位置的颠倒——当父母退行成巨婴,孩子被迫成为照料者。孩子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职能,实实在在反映了家庭关系的缺失。常见的是爸爸缺失,妈妈很多情绪不能指望伴侣,很可能靠孩子来缓解。
       前阵子因为参加时下一档热门综艺有刮起一阵回浪的董洁和儿子顶顶便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董洁对孩子的爱过于密不透风,特别是对儿子的依赖和控制,她会像小女孩一样对着儿子撒娇发脾气,甚至需要儿子反过来像大人一样哄她。和儿子拍“婚纱照”,还在采访时说:“等顶顶以后有女朋友了,就拿出来比比谁更漂亮。”
       是爱吗?是。但除了这份来自母性的爱,也多了一丝超出界限的成分。
       7岁,本该是无忧无虑,释放天性的时候。顶顶的脸上,却过早出现了压力责任的阴霾。儿子被迫成为丈夫的替补,对于家庭成员中的三者来说,没有一个是获益者。父亲一直缺失,母亲将情绪和注意力全然累计在孩子身上,夫妻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势必破裂。
       最大的受害者孩子——承担父母双方负面情绪的同时,激发孩子的“恐惧”来让他们照顾父母。孩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爱,如此循环深入,只得不停付出、消耗自己来拯救缺位的家庭关系。结果是孩子变成“小大人”,与一方家长的关系过于亲密,或者摆布在两者之间,这对于本该好好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孩子,过早的被捆绑、中断。
       “小大人”长大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会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人、照顾他人的情绪。
       ☞像《芳华》里的刘峰一样,只要能帮助别人照顾别人,牺牲自己无所谓。他们会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生存都成问题,还去捐款、扶贫、公益,或收养小动物。因为“舍己为人”就是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个极端是让自己再次“变回孩子”,重新享受母爱。
       ☞这个极端充分说明了为什么父母会把孩子变成“父母”的根源:因为在父母小的时候没有机会“做孩子”。

       规避成为这样的父母,想要检测你是不是这样的父母,需要明白的道理是:尽最大可能知道自己的“原始需求”。就是要知道自己内心最匮乏的是什么,知道的越多就越不被它控制,也就越不会投给孩子。
       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第一,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需要,你不必去满足。没必要越界,凡是越界都是你的需要,这就是温尼科特所说的“恰到好处的挫折”和“足够好的妈妈”。
       第二,你的情绪要先被满足,而不是用超出能力的牺牲满足孩子。你是你,孩子是孩子,你的需要除了清晰还要去满足,至于如何满足是你的事,但不该让孩子背负,否则就是以“爱孩子”为理由来“爱自己”。
电话:02988623959工作时间:09:00--18:00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唐延北路20号太和时代广场C座506室
©西安圣心安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陕ICP备20007033号
点击咨询在线预约
  • 在线顾问当前24人正在咨询...
  • 心理在线客服邀请与您对话点击查看
  • 您有一条新消息:1接受对话
  • 在线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