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品牌介绍 咨询范畴 咨询团队 门店环境 咨询流程 咨询案例 心理知识 乘车路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知识 > 亲子教育 >

家会生病,父母也会生病,别只让孩子“吃药”

       有位来访者说:“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样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才能活得更精彩更快乐,所以当务之急就需要从孩子的学习抓起。”但接触了心理学的她又在意识层面知道:对于孩子的成长,心理健康和快乐更重要。
       尽管如此,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去在意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高低总能牵动她的心。如果孩子成绩好,就好像什么都好。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她就会陷入「存在性不安」的状态,会出现各种担心:从担心孩子的成绩,到担心孩子未来的就业,在社会上是否能够生存等等。这似乎是在表达:如果成绩不好,孩子的未来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再深层一点去看:如果孩子的未来没有意义,似乎自己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了。
       不安的情绪会驱使我们抓东西,就像落水的人,去抓救命的稻草。孩子往往就成了父母的救命稻草。也就是说,父母无法看见真实的孩子,也看不见孩子的情绪、想法、需要。然而,这样的孩子,往往也会由此变得不安,只在意成绩、在乎父母所期待的、要求的部分。这会让孩子构建一种假自我,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为了得到父母的高兴,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只有别人高兴、认可,自己的存在才被确认。别人不高兴了,自己的存在就瓦解了。如此恶性循环,无法停止。
       有很多父母,自身的自我都没有构建起来,没有真自我,没有个性和自主性,所以最后就去集体那里寻找「集体性标准」——大家都认可的,大家都追求的。我们看到别人怎么样时,自己也要怎么样。我们看到别人家孩子怎么样时,也去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怎么样。
       而你又是否想过,你在要求孩子该如何的时候,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你是否思考过你的育儿观,大多都是反着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来的? 这一切都被莫名赋予了一种任务感,这一切的背后都藏着不安。最可怕的是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忍不住的问自己:接下来去哪里,接下来干什么?
       如果你觉察到自己也有这部分不安,那么在你和孩子、和他人的相处中,学着尽量去尊重他人的自主性和边界感。试着学习与孩子建立更深刻的关系,试着去看到对方的感受,试着全然地去感受当下。这些感受最后也会回馈到自身,成为你的一部分,一样可以成为我们存在的确认。
       当你开始试着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电话:02988623959工作时间:09:00--18:00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唐延北路20号太和时代广场C座506室
©西安圣心安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陕ICP备20007033号
点击咨询在线预约
  • 在线顾问当前24人正在咨询...
  • 心理在线客服邀请与您对话点击查看
  • 您有一条新消息:1接受对话
  • 在线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