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回答机:被金钱浇灌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
李天琪是一个漂亮女白领,母亲生病,哥哥因为需要出差,要求她请假一周看护母亲。李天琪并不情愿,于是现场开始了一场讨价还价battle,算盘敲得叮当响。说完即刻转身离开,留下痛心的哥哥和病重的母亲...令人寒心!
人生回答机啊,为什么乖巧优秀的琪琪会变成这样?有多少家长落入了“富养”孩子的陷阱?给孩子物质奖励有没有好处?有,金钱作为正强化的奖励,可以提高孩子配合度。但是过度的金钱奖励,却会触发“边际效应”。也就是说,把你给的越多,孩子的胃口也就越来越大,变本加厉。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老人实在难以忍受其闹声,于是他提出来要给每个孩子10美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接过钱。第二天他们又来了,一如既往的嬉闹,老人再次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仍然高兴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给2美分!于是,孩子们向老人发誓,他们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家长过多给予孩子物质奖励的做法无非是想安抚孩子,让哭闹中的孩子安静下来,又或者是为了触发孩子的某些动机,以此来换取合作。而他们给到的奖励,就如这位老者给到孩子们的钱,让孩子变得做任何事都以金钱为目的导向。
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聪明的家长都知道,用金钱过度奖励或者矫枉过正,都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金钱观,最终被金钱束缚人生。
- 要么做什么事情都要省钱,自己的需求、幸福感都要为省钱让路,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有深深的自卑,眼界和格局也都会受到限制;
- 要么盲目拜金,事事以利益作为驱动,不惜牺牲亲情道德的约束,规则法律的限制,一旦有所损失,往往做出极端的行为。
父母有健康的金钱观,加上正确的教育方法,无论穷养富养,孩子都会有丰盈幸福的未来。比如在激励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和孩子讲,「你写完作业,我会给你10块钱」;而是要从一开始就明确「做作业是每个学生的本职工作」,而不要有交换条件。
在执行过程中,家长可以视情况而定。不要给孩子特定奖励的心理预期,奖励可时有时无,并且要告诉孩子奖励的具体原因,原因要具体到希望孩子养成的习惯上。不要和孩子说,「你写完作业了,所以我给你10块钱」。而是要告诉孩子,「这次作业你没有犯平时马虎的习惯,而且字写得横平竖直,很好看,所以要奖励你」。要知道,孩子远没有如大人般清晰的学习目的,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产生混乱的概念,以为物质便是学习的目的。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欲求也会增长,而家长总有一天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欲望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盏灯
特别来自父母的光亮更为重要。比起“昂贵”“奢侈”的物质奖励,恰当适度的陪伴和鼓励,才是最温暖的光亮啊。前段时间,一张7岁女孩在案板下上网课的照片,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
尽管没有很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母女俩互相陪伴一起努力的时光,给予了孩子强大的正能量。或许父母在物质上没有给孩子太多,但孩子内心的爱却比很多人都要富足。从女孩的笑脸中,我们不难读懂那份努力和幸福。最好的教育在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陪伴和鼓励,是孩子建立强大自信与培养良好的性格的前提和条件。 “富养”孩子不是单纯金钱的给予,更是时间的付出,心思和精力和赋予。所以,父母在关注为孩子选择教育资源的同时,更要用心参与孩子的成长,陪他面对挫折和困难,鼓励他进步和前行。
用满满的爱去浇灌,用丰盈的智慧去教导,陪孩子走过生命最初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承认孩子的不足,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不知不觉中,孩子会进步,而你也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