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品牌介绍 咨询范畴 咨询团队 门店环境 咨询流程 咨询案例 心理知识 乘车路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知识 > 亲子教育 >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他建立“我感”

        你爱你的孩子吗?
        我想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回答:爱。
        “怎么会不爱?我辛辛苦苦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要不是他,我早就离婚了”。
        这样的话,听上去让人感觉很沉重,它时常被家长脱口而出,却丝毫没有爱的质感。在亲子关系里,最怕的就是家长一直在辛苦的给,而孩子却在痛苦的收。真正的爱,是给对方所需,是让他可以感受他自己。而不是以爱之名绑架孩子,让孩子放下自己的需要去满足家长。
 
        “我都是为了你好”是控制,不是爱
        最近看了一档真人节目,节目里一位女博士控诉妈妈对自己管控太多。说着说着她就嚎啕大哭起来,不是一般的那种哭,而是几近崩溃。
        妈妈对女儿有很多要求,女儿交的每个朋友都要经过妈妈的许可,她上学的专业也是妈妈来选择决定的,她人生的每一步都要按照妈妈期待(要求)的样子去走。在妈妈看来,自己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她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她要让孩子成功、成才,女儿无可反驳。这个女孩儿没有力量去反抗妈妈,她只好求助节目组。
 
        嘉宾老师问女孩儿的妈妈:“您觉得您的女儿快乐吗?”妈妈说:“快乐呀”。
        可是她的孩子明明在说自己很痛苦,还嚎啕大哭,妈妈却对此视而不见。妈妈说人要多受一点挫折才是好的,她的回答冷酷而麻木。
 
        这个在妈妈眼里成功的博士女儿,精神面貌却像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她低着头站在台上两只手来回抠弄着手指,一脸的委屈和恐惧,真的看不出来她除了有高学历,还有什么。在妈妈的定义里所谓“成功的女儿”,竟让在场的人看着十分心疼。妈妈的爱太沉重,透露着一种胁迫感:我是你妈,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要按我说的做才对。
        这个成年女博士,心理还未成年,因为她从没有机会去做自己,她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被妈妈控制着。“我都是为了你好”是家长们的口头禅,可是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隐含的意思:“你要听我的”。
孩子的内心独白则是:我知道你爱我,可是我感受不到,你一点儿都不在乎我的感受,只顾自己。
 
        真正的爱,是能看到对方的需要,是可以被对方接收的。它的前提是你能让对方感受他自己,并尊重对方的情感需要。任何剥夺他人感受的爱,都是假爱,它真正的面目是“控制”。
 
        “我都是为了你好”是谁的需要?
        几年前,我接待过一位高中生的家长,他的孩子因为抑郁休学了,他只好带孩子求助心理咨询。这位家长对孩子的状态极为不解,并说道:“这孩子真是的,我都把他上大学的路铺好了,以后工作的事儿也不用他管,我也给他安排好了,他有啥可抑郁的”。
        家长可谓是为孩子操碎了心,只想孩子一路通达。孩子却抑郁了,他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因为他的人生没办法自己说了算。
 
        区分一个家长是爱孩子,还是在控制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辨别家长的行为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是在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家长的行为是满足自己的需要,那真的不能把它冠名为“爱”。但往往,家长并不能承认和看清这一点。对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可以感受他自己
 
        第一次听到“我感”这个词,是在一个精神分析的课上。“我感”的意思是我可以感受自己的感受,我拥有可以体会自己的空间。当一个人可以感受自己时,他的生命才有可能是展开的。
 
        在婴儿出生后,妈妈是否能恰当的看见和回应孩子的需要,决定着孩子是否有感受自己的能力。比如婴儿饿了,他会开始哭,妈妈如果能够从孩子的哭声里捕捉到他是饿了还是其他地方不舒服,并给予恰当的回应,等于孩子的感受就被接住和容纳了。
        有时候妈妈还会用语言表达给孩子:“哦,宝宝不哭,妈妈知道你饿了,妈妈给你喂奶”。孩子一开始不知道自己是饿了,他只知道自己身体不舒服,但经过妈妈的回应之后,慢慢的他就会形成“我感”,并将之用语言表达出来。
        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给孩子“我感”的空间,比如同样是孩子哭了,有一些家长会对孩子说:“哭什么哭,快给我憋住,你哭的我烦死了”。更为糟糕的是,有的家长会用打骂的方式来吓唬孩子,以这样的行为让孩子不哭。
        这些都是在拒绝孩子“我感”的发展,因为你哭让我很心烦,你不能再哭了。你的需要不合理,我要打你一顿让你长长记性。实际上家长所做的事是在让孩子满足父母的需要,是有条件的爱:你要听话(满足我),我才爱你。
 
        假如孩子没有建立“我感”,他会感受谁呢?
        童年时是他的早期养育者,长大后是任何对他有期待的人。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一些人,他总是把他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没有感受和回应自己需要的能力。他一直活在别人的需要里,被人需要时他才能有活力。
 
        不幸福的婚姻里成长的孩子,“我感”是缺失的
        不幸的婚姻里,没有人可以幸免。在雪儿小时候,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妈妈会拿离婚来威胁爸爸。雪儿有时会害怕的躲起来,有时会拉拉爸爸再拉拉妈妈,劝他们从斗争中停下来。
妈妈告诉雪儿,要不是因为雪儿,她早就离婚了。雪儿认同了这一点,她总是去安慰妈妈,竭尽所能的讨妈妈欢心。她希望这样妈妈就可以留在这段婚姻里,她太害怕失去妈妈和这个家了。
雪儿并不快乐,她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天做错了什么事情,惹妈妈不高兴了妈妈就一走了之。她没有机会去感受自己,更别提关照自己了。在这个家庭里她是个孩子,却又是个隐形的照顾者,照顾爸爸又照顾妈妈还照顾他们的婚姻。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经常争吵打闹,孩子是没有机会去感受自己的。他需要照顾父亲或母亲中的其中一个,并小心翼翼的维护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根本无暇去感受自己。
        一个被父母“看见”和“回应”的孩子是幸福快乐的,他可以有空间建立“我感”,去接收和回应来自父母的关爱,这样的爱才真的具有质感。否则它就是空洞无神的,甚至是令人感到窒息的,因为控制不是爱。就像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的:“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电话:02988623959工作时间:09:00--18:00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唐延北路20号太和时代广场C座506室
©西安圣心安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陕ICP备20007033号
点击咨询在线预约
  • 在线顾问当前24人正在咨询...
  • 心理在线客服邀请与您对话点击查看
  • 您有一条新消息:1接受对话
  • 在线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