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更容易睡不着?
中新网的一组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率38.2%,90后更严重。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几种新现象:
-凌晨两三点发个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
-身边吃褪黑素、上医院找医生开安眠药的人变多了;
-早上上班,手里拿一杯咖啡的人变多了;
-公司的闲暇话题除了“吃什么”,还增加了“你昨晚几点睡?”
……
关于失眠的原因,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器质性失眠——大脑某部分的功能缺损或者某部位出现病变导致的失眠。排除了器质性问题,失眠还有可能是心因性失眠——某种内心的冲突、某种外在的抉择、一种焦虑的状态、一种对进入睡眠状态的担心……
有失眠专家教授指出,在失眠人群中,有80%左右的失眠与心理、精神有关。如果失眠是由心理、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排除压力,解决心理上的失眠负担,才是正道。那么,可以导致人们失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
-01- 怕失眠心理
有些人经常无精打采地抱怨说:“哎,昨天晚上又没有睡好觉,今天一点精神都没有!”到了晚上,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今晚什么都不想,一定要睡个好觉”。但结果事与愿违,越想睡好觉,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担心自己不能入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失眠。
-02- 自责心理
有些人对自己的行为过失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总是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故辗转难眠。
-03- 期待心理
有些人在期待某人或做某事,或担心睡过头会误事的情况下,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在夜里12点上班,经常晚7点睡觉,但害怕迟到的心理,他睡得很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另外,有些人在考试、晋升、职称评定等重大事情前,往往也容易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04- 手足无措心理
研究表明,75%的失眠症患者在他们失眠刚开始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应激性事件,这些事件中最常见的是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心理问题、信任危机、缺乏社会理解和支持等。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不得安眠。
-05- 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
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一旦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当个体的需求被看到,自身潜意识的运作规律被识别,一个人内在深层的焦虑,才终于能得到行之有效的释放。当我们了解了诱发失眠的心理因素,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心理因素,假以时日,就一定能跳出这个怪圈,甚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